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始于1986年建立的应用化学系。学院设有化学与化工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电化学工程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应用化学研究所等。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育部规划博士学位建设点支撑学科和“应用电化学新技术”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各类教学和科研平台。实验室拥有仪器和设备总价值近2000多万元。
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 “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以及“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分析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普通化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特色专业,“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广西区精品课程,“化学化工”广西区优秀教学团队和“化学与材料”广西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及“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近三年来,在科研工作方面,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近20项,企业委托项目8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50多篇,其中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近30余项。
结构图
学院党委办 | 书 记 | 胡祖生 |
副书记 | 陶剑飞 |
行政院 | 院,长 | 李建平 |
副院长 | 刘峥 |
副院长 | 张淑华 |
副院长 | 杨建文 |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70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职称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教师中有广西教学名师1名、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教师2名。拥有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
(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生产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从事生产的控制与管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可在化工、医药、能源、冶金、地矿、材料、环境、食品、商检、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事分析测试及商品检验工作,以及独立从事化工产品技术开发、生产技术质量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工业分析、化工原理、精细化学品化学、试验设计与优化、分离科学与技术、高等分析化学、食品安全、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
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点。
(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学工程、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等科学理论知识及其在从事化工生产、化工产品检验与评价、设计、技术开发与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化工、石油、医药能源、冶金、机械电子、轻工、材料、环保等企事业部门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
学生入学后统一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然后分如下三个专业方向:
1. 电化学工程:主要培养掌握化学电源、电镀工艺与表面处理技术、电解工程、电化学测量技术及材料的表面处理、腐蚀与防护等方面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能,能从事化工电化学工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生产以及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理论电化学、化学电源工艺、化学电源设计与检测、电镀工艺、电解工程、金属腐蚀防护工程、电化学测量技术、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等。
2. 化学工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品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生产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化工生产的控制与管理、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CAD、精细化学品开发与技术、催化工程、天然产物提取与应用、绿色化工、现代化工测试技术等。
3. 石油化工:主要培养掌握原油与石油产品的加工过程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及典型设备和基本工艺计算和优化方法,掌握开发和改进生产工艺,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炼油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催化原理、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化工制图、化工机械基础、石油化学、石油加工工程、专业外语、石油化工专业实验等。
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点。
本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2012年起从新生中遴选学生参加“卓越计划”。同时,化学工程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也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本科,学制四年)
一、培养目标
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毕业后能在医药、卫生、食品、商检、环保、轻工、农业、林业等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专业技术以及自主创业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过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当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的实际工作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技术、生化工程、生化技术、天然产物提取、微生物工程、食品加工技术等。
(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医药、卫生、食品、商检、环境、轻工等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工程、生物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生物细胞培养和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工程、生物工艺学、现代生化技术、分子生物学等。
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点。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人员 | 获奖奖项 | 获奖时间 | 获奖、等级 |
1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站 | 潘宏程,朱文远,李建平,陶慧林,侯明,唐宁莉,阮贵华,吴雄志 | 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 2010 | 一等奖(国家级) |
2 | 《理论电化学》课件 | 钟胜奎,刘勇平,刘长久,姜吉琼,莫彬,庞兴良 | 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 2010 | 一等奖(国家级) |
3 | 《普通化学》,课件 | 刘勇平,刘长久,刘峥,钟福新,余彩丽 | 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 | 2009 | 一等奖(国家级) |
4 | 《物理化学》,课件 | 刘勇平,刘长久,吕慧丹,杨建文,陆众志,姜吉琼,钟胜奎,李延伟 | 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 2008 | 一等奖(国家级) |
5 | 《化工原理》,网络课件 | 姚金环,李延伟,李凝,蒋锡福等 | 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 2009 | 二等奖(国家级) |
6 | 《普通化学》课件 | 刘勇平,刘长久,刘峥,钟福新,余彩丽 | 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工组 | 2009 | 最佳教学设计奖(国家级) |
7 | 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 刘长久,刘峥,李建平,杨建文,钟胜奎 | 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 | 2009 | 二等奖(区级) |
8 | 《化工原理》网络课件 | 姚金环,李延伟,李凝,刘长久,蒋锡福 | 第七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 | 2010 | 一等奖(区级) |
9 | 仪器分析,系列课程网站 | 潘宏程,朱文远,李建平,陶慧林,唐宁莉 | 第七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 | 2010 | 三等奖(区级) |
10 | 《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 姚金环,李延伟,李凝,蒋锡福 | 第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大赛 | 2009 | 三等奖(区级) |
11 | 物理化学实验课授课比赛 | 邓型深 | 实验课授课比赛 | 2010 | 二等奖(校级) |
12 | 药物化学,实验课授课比赛 | 刘红艳 | 实验课授课比赛 | 2010 | 二等奖(校级) |
13 | 《计算机在化学工程中应用》 | 李延伟 | 第一届,桂林理工大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 2009 | 三等奖(校级) |
14 | 化工原理,(三)理论课程教学比赛 | 姚金环 | 桂林理工大学第三届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竞赛 | 2008 | 一等奖(校级) |
序号 | 项目名称 | 立项名称 | 负责人 | 级别 | 类别 | 立项时间 | 立项批准单位 | 批文 |
1 | 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 | 刘峥 | 区级 | 一般项目A类 | 2011 | 广西教育厅 | 桂教高教[2011]24号 |
2 | 《精细化工配方工程师实训教程》 | “十一五”,广西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项目 | 刘峥 | 区级 | 重点 | 2010 | 广西区教育厅 | (桂教高教[2009]145号 |
3 | 化学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 |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 | 钟胜奎 | 区级 | 一般项目B类 | 2010 | 广西教育厅 | 桂教高教[2010]130号 |
4 | 广西高校生命科学,通识教育,的研究 |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 | 郝再彬 | 区级 | (C类2008C73) | 2009 | 广西区教育厅 | (桂教高教[2009]145号 |
5 |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研究 |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 张淑华 | 区级 | 一般项目C类 | 2011 | 广西区教育厅 | 桂教科学〔2011〕11号2011C0026 |
6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 | 李延伟 | 区级 | 一般资助项目 | 2009 | 广西教育厅 | 桂教高教[2009]83号 |
7 |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工作改革研究与实践 |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 | 刘长久 | 区级 | 资助项目 | 2006 | 广西区教育厅 | 桂教高教[2006] |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批准号/申请代码1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批准金额(万元) | 所在教研室 |
1 | 21265005/B050902 | 染料聚集体/Au纳米结构中,激子,-表面,等离子体,耦合的电化学调制及生物分析应用 | 潘宏程 | 50 | 应用化学 |
2 | 21265004/B0501 | 基于多肽组学的植物,多肽激素,组分离,分析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 | 杜甫佑 | 50 | 应用化学 |
3 | 21267008/B070502 | 典型环境PBDEs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 易忠胜 | 50 | 应用化学 |
4 | 51262005/E021301 | 基于,树状分子,修饰的新型,吸附剂,制备及其对复杂基体中铅,镉分离富集性能研究 | 吴雄志 | 50 | 应用化学 |
5 | 21205021/B050902 | 基于图案化纸平台和背景信号抑制的,核酸适配体,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 | 聂瑾芳 | 25 | 应用化学 |
6 | 21263003/B030608 | 纳米Ni/Al-LDH/Graphene原位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性能调控及机理研究 | 李延伟 | 52 | 电化学工程 |
7 | 51204061/E041203 | 阴极诱导沉积法制备纳米多孔V2O5电极材料及其掺杂改性与机理研究 | 李延伟 | 25 | 电化学工程 |
8 | 51202040/E021301 | 微纳结构Ag3PO4,空心球,/,石墨烯,异质结,的构筑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刘勇平 | 25 | 电化学工程 |
9 | 21201047/B010101 | 高吸光率三维电极-n-p结,量子点,太阳电池的制备及研究 | 利明 | 23 | 电化学工程 |
10 | 21266006/B060602 | 二次碱性锌电极有机代汞缓蚀添加剂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 | 刘峥 | 50 | 化学与化工 |
11 | 61264007/F040306 | CdSe量子点/Cu2O纳米柱阵列PN结的制备与光电转换性能研究 | 钟福新 | 48 | 化学与化工 |
专业教师近五年来主持承担部分纵向科研项目一览
项目(课题)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类别及编号 | 经费(万元) | 立项时间 |
基于放大效应的磁,纳米粒子,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 李建平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65007) | 53 | 2012,01-2015,12 |
配体空间位阻调控簇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研究 | 张淑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61006) | 50 | 2012,01-2015,12 |
基于原位碳热还原Li2O-TiO2系相图新型固溶体Li1+xTi2O4的制备及相关机理 | 杨建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64006) | 60 | 2012,01-2015,12 |
钴镍镨镧,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衍生复合氧化物催化性能研究 | 李凝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66006) | 50 | 2012,01-2015,12 |
Li3V2(PO4)3快离子导体掺杂改性LiMnPO4/C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 | 钟胜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64007) | 56 | 2012,01-2015,12 |
典型环境PBDE酶促代谢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 易忠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67006) | 53 | 2012,01-2015,12 |
纳米金-,过氧化氢,模拟酶,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过氧化氢 | 唐宁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65008) | 48 | 2012,01-2015,12 |
松香基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 余彩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148) | 45 | 2012,01-2015,12 |
枸杞植物中钒的分布,赋存形态及生态毒理研究 | 侯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76) | 45 | 2012,01-2015,12 |
基于纸微流控分析装置和生物条形码技术的多项,肿瘤标志物,联检新方法研究 | 张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05017) | 25 | 2012,01-2014,12 |
矮秆大豆突变体内源,赤霉素,调控及根系形态特征的研究 | 郝再彬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193) | 22 | 2011,01-2013,12 |
微波辅助,固定化酶,蛋白酶解,及其在,生物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 阮贵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65003) | 25 | 2011,01-2013,12 |
催化生长Au纳米粒子的光电多功能,免疫传感器 | 潘宏程 |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20905016) | 19 | 2010,01-2012,12 |
肿瘤标志物的纳米催化共振散射,光谱分析,新方法研究 | 梁爱惠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65002) | 10 | 2010,01-2010,12 |
李氏禾,对铬超富集机制及其,分析化学,方法研究 | 李建平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65003) | 26 | 2007,01-2009,12 |
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作为高容量电极活性材料的研究 | 刘长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63001) | 8 | 2006,01-2006,12 |
磁性功能化量子点的合成及新型,生物传感器,研制 | 李建平 | 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7087) | 8 | 2007,01-2009,12 |
钒在农作物中的分布和形态分析研究 | 候明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1GXNSFA018045) | 5 | 2011,3-2014,3 |
典型环境PBDEs,酶促代谢机理的实验与模拟研 | 易钟胜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1GXNSFA018061) | 5 | 2011,3-2014,3 |
新型难降解污染物的低剂量混合毒性研究 | 刘红艳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11GXNSFA018059) | 5 | 2011,3-2014,3 |
有机-金属,配合物,及量子点光电功能,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研究 | 潘宏程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青0991082) | 5 | 2009,3-2012,3 |
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4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钟胜奎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基0991025) | 20 | 2009,3-2012,3 |
松香基,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及聚合研究 | 余彩莉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基0991245) | 5 | 2009,1-2012,12 |
动力电池,用氢氧化镍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 李延伟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991247) | 5 | 2009,3-2012,3 |
溶胶,-凝胶法合成LiVPO4F纳米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 钟胜奎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832259) | 4 | 2008,1-2010,12 |
绿色淀粉基,表面活性剂,APA复合超分子结构体系研究 | 李和平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832258) | 4 | 2008,1-2010,12 |
离散型氧心,氮心,硫心立方烷簇合物,自组装,与定向构筑及性质研究 | 张淑华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青08322085) | 4 | 2008,1-2010,12 |
钛酸锶,钡/硅纳米孔柱陈列薄膜传感器及湿敏特性研究 | 肖顺华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8322257) | 4 | 2008,1-2010,12 |
磁性,纳米颗粒,放大效应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 | 李建平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728214) | 5 | 2007,1-2010,12 |
广谱抗病基因NPR1在,罗汉果,上的遗传转化研究 | 李文兰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青0728096) | 4 | 2007,1-2010,12 |
混合,超级电容器,原理,与建设基础研究 | 杨建文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728215) | 4 | 2007,5-2010,5 |
纳米修饰电极用于,单细胞分析,及实时,定量生命信息表达 | 李建平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679002) | 2.5 | 2006,5-2009,5 |
广西,药用植物,石斛资源评价及,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开发 | 刘峥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679003) | 2 | 2006,5-2009,5 |
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产业化技术研究 | 杨建文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679011) | 2 | 2006,5-2009,5 |
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4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钟胜奎 |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基0991025) | 20 | 2009,3-2011,3 |
α相氢氧化镍在电极过程中的相转变及其控制机理研究 | 刘长久 |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基0731001) | 8 | 2007,5-2010,5 |
脉冲电沉积,制备镍-钨-稀土合金,纳米晶,的工艺研究 | 刘峥 |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基0731015) | 5 | 2007,5-2010,5 |
纳米非晶高能,环保电池,活性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开发 | 刘长久 |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能05112001-2A1) | 7 | 2006,1-2008,12 |
松节油,合成以松节油为原料合成对,异丙基,甲苯 | 李凝 |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0630004-1D) | 10 | 2006,8-2009,7 |
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试制 | 杨建文 |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0630004-3A) | 10 | 2006,5-2007,12 |
基于,磁性材料,敏感膜的HIV高灵敏免疫传感器研制 | 李建平 |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9KF03) | 10 | 2009,1-2011,12 |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基因结构功能与代谢调控研究 子题目:建立双效菌素(ZwA)的分离纯化和检测方法 | 郝再彬 | 国家,973计划,课题(2009CB118902) | 5 | 2010,1-2010,12 |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 郝再彬 | 国家转基因专项(2008ZX08004-001) | 5 | 2010,1-2010,12 |
基于原位,动态测量的纳米探针研制及单细胞分析 | 李建平 | 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桂教人[2005]64-15) | 6 | 2005,10-2008,12 |
迁移性混凝土,钢筋阻锈剂,的制备及阻锈性能的QSAR和QCAR研究 | 刘峥 | 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桂教人[2007]70号RC2007021) | 2.25 | 2007,9-2010,9 |
地下工程,管道腐蚀机理及新型防护技术的研究 | 刘峥 |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桂教科研[2005]47号) | 2 | 2006,1-2007,12 |
蒎烯衍生物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 丁国华 |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桂教科研006706003) | 2 | 2006-2008 |
钛酸锶钡/硅纳米孔柱阵列复合纳米体系的结构调控及铁电,介电性能研究 | 肖顺华 | 广西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桂科能0710908-04-K) | 5 | 2009,1-2012,12 |
高纯氧化铟化学分析方法,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量 | 周素莲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计【2007】85号20073435-T-610 | 10 | 2007-2008 |
高纯氢氧化铟化学分析方法,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量 | 周素莲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计【2007】85号20073434-T-610 | 2007-2008 |
专业教师09年至2010主持承担科研项目一览
项目(课题)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来源及编号 | 经费(万元) | 立项时间 |
催化生长Au纳米粒子的光电多功能免疫传感器 | 潘宏程 |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20905016) | 19 | 2010,01-2012,12 |
有机-金属配合物及量子点光电功能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研究 | 潘宏程 | 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桂科青0991082) | 5 | 2009,03-2012,03 |
纳米微粒修饰电极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潘宏程 | 桂林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4 | 2009,03-2012,03 |
微波辅助固定化酶蛋白酶解及其在生物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 阮贵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65003) | 25 | 2011,1-2013,12 |
微波辅助酶解制备,活性多肽,的研究 | 阮贵华 | 广西区教育厅科研项目(200911MS103) | 2 | 2010,1-2011,12 |
醋类及大米类,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分类 | 阮贵华 | 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0-85) | 4 | 2010,1-2010,12 |
松香基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及聚合研究 | 余彩莉 | 桂科自0991245 | 5 | 2009,03-2012,3 |
化学复合镀Ni-B-纳米TiO2工艺方法的技术转化与实施 | 钟福新 | 广西教育厅专利资助项目(桂教科研[2008]27号-28) | 2009,1-2009,12 | |
电沉积铬废液中铬的回收与处理方法的技术转化与实施 | 钟福新 | 广西教育厅专利资助项目(桂教科研[2008]27号-29) | 2009,1-2009,12 | |
金属簇合物的微波辅助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 张淑华 | 博士启动基金 | 4 | 2009-2011 |
Ni-P-W-Al2O3,复合电镀,配方及工艺 | 刘峥 | 广西区委专利资助项目,(200911ZL43) | 1 | 2009-2011 |
血液净化,磁性吸附性能测定装置 | 刘峥 | 广西区委专利资助项目200911ZL44 | 1 | 2009-2011 |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基因结构功能与代谢调控研究 | 郝再彬 | 国家973计划课题(2009CB118902) | 15 | 2009 |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 郝再彬 | 国家转基因专项(2008ZX08004-001) | 10 | 2008,12-2010,12 |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基因结构功能与代谢调控研究 | 郝再彬 | 国家转基因专项(2008ZX08001-001) | 5 | 2009,01-2010,12 |
表面处理化学品及相关技术合作开发 | 杨建文 | 台湾玉,期集团江门瑞期精细化学工程有限公司 | 60 | 2010,4-2015,3 |
混合超级电容器基本原理及,设计基础,研究 | 杨建文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728215) | 4 | 2007,5-2010,5 |
动力电池用氢氧化镍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 李延伟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991247) | 5 | 2009,3-2012,3 |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出线套管的局部表面,镀镍,工艺的研究 | 李延伟 | 企业(桂林市兴桂电器有限公司)委托,横向项目 | 2 | 2010,7-2010,12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 李延伟 |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 | 2009,12--2011,12 | |
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复合膜,层制备及其耐蚀性能研究 | 尚伟 | 广西教育厅项目(200911MS110) | 2 | 2009,12--2011,12 |
专业教职工项目获奖一览
序号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者 | 获奖等级 | 批准单位及证书号 |
1 | 高性能,二次电池,电极活性材料合成新方法 | 刘长久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8-3-063-04) |
1 | 催化动力学分析的新方法研究 | 刘长久 | 三等奖 | 广西区教育厅(S99019-1) |
2 | 软硬酸碱,配位原子,(O,N,S)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协同,配位,能力研究 | 张淑华 | 三等奖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6-3-071-03) |
3 | 剑麻,纤维,聚合物耐磨电工模塑料的制备 | 刘峥 | 三等奖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7-3-038-05) |
4 | 新型多重,变性淀粉,的,合成技术 | 李和平 | 二等奖 | 河南省教育厅,(豫教[2006]0718号) |
专业教职工获得专利一览
序号 | 专利名称 | 类型 | 发明人 | 批文 |
1 | 掺杂锰酸锂粉体的相转移合成方法 | 发明 | 刘长久 | 261033 |
2 | 非晶态,氢氧化镍电极活性材料的,微乳液,快速沉淀制备方法 | 发明 | 刘长久 | 287936 |
3 | 掺杂纳米复相α-Ni(OH)2的微乳液合成方法(2007,03,07) | 发明 | 刘长久 | 311665 |
4 | 一种制备,硫酸铬,的方法 | 发明 | 钟福新 | 307492 |
5 |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防磨擦护套 | 实用 | 钟福新 | 791084 |
6 | 低温快速镀稀土镍钼磷合金的,化学镀,液 | 发明 | 肖顺华 | 356363 |
7 | 塑料,表面化学,镀镍无钯活化配方及工艺 | 发明 | 刘峥 | 351373 |
8 | 聚合物粉化学镀钴配方及工艺 | 发明 | 刘峥 | 356622 |
9 | 专利“聚合物粉,化学镀镍,配方及工艺” | 发明 | 刘峥 | 376653 |
10 | 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锂 | 发明 | 钟胜奎 |
三本的学校都差不多,能上二本肯定不会来咨询三本。好学校和坏学校的差别就是学生的好坏。没考好不想补习,我感觉学艺术的走三本,这里就可以了。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会让你走出去,算个梦想起航的地方